2014年印刷設備、器材進出口總值為49.7794億美元,較2013年降低4.81%。其中進口25.6621億美元,較2013年下滑11.89%;出口24.1173億美元,增長4.11%。
2008年至2014年印刷設備、器材進出口總體發展趨勢。整體來看,進出口金額在2009年呈現一個拐點,此后,出口金額上升,進口金額下降;貿易逆差持續降低,2011 年12.45億美元,2012年8.90億美元,2013年5.96億美元,2014年1.54億美元。
關于進出口地域分布。從產銷國(地區)的分布來看,進口相當集中,德國和日本相加占了54.05%,與2013年相當。由德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膠印機,而由日本進口的商品,除膠印機外,其他印刷用油墨、數字印刷設備用熱敏打印頭也占較大比重。出口面比較分散,僅對美國和中國香港超過10%。
各子項進出口簡介
1.印刷設備進出口
按慣例,我們將印刷機分成三大類:膠印機、其他常規印刷機和數字印刷機,圖2是2013年和2014年印刷機進出口情況比較。
按進口金額排序,膠印機以7.9159億美元排在第一位, 數字印刷機以4.0644億美元排在第二位,其他常規印刷機以2.5350億美元排在第三位;按出口金額排序,數字印刷機則以7.5457億美元排在第一位,排在二三位的分別是其他常規印刷機2.6514億美元,膠印機0.6951 億美元。
下面我們分別對三類印刷機分別加以介紹
膠印機。2014年膠印機進口金額7.9159 億美元,較2013年下滑18.98%,下滑金額達1.8540億美元;除平張紙雙色、未列名膠印機進口金額略有上升以外(1354萬美元),其他幾類膠印機下滑金額達1.9894億美元,其中平張紙四色膠印機下滑9423萬美元,占下滑總金額的47.43%,其他平張紙膠印機下滑金額8894 萬美元,占下滑總金額為44.41%,輪轉機下滑金額1569萬美元,占下滑總金額的7.89%。
膠印機進出口是印刷設備、器材中貿易逆差最大子項,2014年有較大幅度收縮。2014年膠印機出口金額為6951萬美元,較2013年增長10.85%,而增長幅度最大的子項是平張紙雙色膠印機,增幅為127.32%;排在第二位的是輪轉機,增幅為44.08%。
其他常規印刷機。其他常規印刷機進口金額大幅下滑,僅柔版印刷機進口增長24.62%,其他均屬下跌態勢;出口有5.28%的增長。問題的另一面是單價波動太大,尤其是單張紙凸版印刷機、圓網印刷機,不排除類別、規格的不同而造成,但也不能排除國內商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加劇。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出口:該子項共出口至15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金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國家(地區)共6個,500 萬~1000萬美元的共10個,100萬~500萬美元的26個,10萬~100萬美元5的6個,1萬~10萬美元的46個,低于萬美元的12個。進口:由24 個國家(地區)進口,總金額25350萬美元,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地區)7個,100 萬~1000萬美元的7個,10萬~100萬美元的4 個,低于10萬美元的6個。
數字印刷機。在印刷機進出口中僅有數字印刷機2014年取得雙增長。進口金額占印刷機進口金額的28.00%,占印刷設備進口金額的18.59%;出口金額占印刷機出口金額的69.28%,占印刷設備出口金額的42.69%,幾乎是“半壁江山”。而在數字印刷機進出口中可連接式噴墨數字印刷機又“獨占鰲頭”,進口數量占83.98%,金額占74.88%;出口數量占96.93%,金額占96.41%。
但我們切不可忘記其關鍵元件——噴墨頭是我們最大短板,至今國內無任何一家企業涉足其生產。
數字印刷機出口至16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超過1億美元的國家2個,1000萬級13個,100萬級30個,10萬級56個,1萬級9個,低于1萬美元的10個。進口: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1000萬美元級的10個,100萬級的9個,10萬級的5個,1 萬級的7個。
印前設備。在印前設備中無論進口還是出口,最大子項是計算機直接制版設備(CTP制版機),其進出口金額均排在第一位。
印后設備。印后設備主要包括裝訂、裁切等設備。印后設備進出口金額均排在第一位的是切紙機。
輔機零件。去年統計范圍新增了數字印刷設備用熱敏打印頭,據業內人士講,現在壓電式打印頭同樣廣泛應用于噴墨印刷機,但它是以十位稅號的形式存在于數字印刷設備的其他零件及附件中,我們無法切出分析。
2. 印刷器材進出口
印刷器材包括了印刷油墨、膠印版材和柔性印刷版。作為器材,制版軟片仍在使用,但在同一稅號下進口的商品還含有大量非印刷所用,且其比重越來越大而又無法剔出,故已將其列為“參考項”。
印刷油墨。對油墨進出口而言,2012年是一個關鍵的“轉換年”,2011年以前(含2011 年)油墨進口數量均大于出口,2012年基本持平(出口僅大于進口507噸),2013年則出口大于進口,2014年延續了這個狀態,但單價差距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可能和我國油墨生產結構有關:大的生產商幾乎均為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商品“返銷”尚需時日,從出口地域分布也可證實這一點,業內人士也表示,國產高檔次油墨極少出口。
膠印版材。近年膠印版材出口一直發展比較平穩,2014年它的出口金額占當年印刷設備、器材出口總金額的20.36%,僅次于數字印刷機出口所占比例;占器材出口的76.24%,是名副其實的“出口大戶”。
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國內產能過剩,企業競相出口以至于出口單價急劇下降,2014年大部分企業PS版出口單價已經低于3美元/平方米,CTP版出口單價已低于4美元/平方米。盡管2014年出口數量較2013年增長6.89%,但總金額卻下滑0.46%,直接導致幾年來出口總金額一直在5億美元以下“徘徊”:2012年,出口12329萬平方米,金額4.8796億美元;2013 年,12887萬平方米,4.9328億美元;2014 年,13764萬平方米,4.9101億美元。企業盈利艱難,還易引起“反傾銷”。行業整合、強調規模效益、提高產品穩定性已經迫在眉睫。
柔性印刷版。柔性印刷版2012年新設立稅號,雖經兩年運行,但進口尚未完全“納入正軌”,仍有一定數量商品還在以原渠道進口,比如含在膠印版材和制版軟片中。由于柔版印刷較膠印更貼近綠色印刷,近年發展比較快,進出口市場仍有較大余地,
2008年至2014年印刷設備、器材進出口總體發展趨勢。整體來看,進出口金額在2009年呈現一個拐點,此后,出口金額上升,進口金額下降;貿易逆差持續降低,2011 年12.45億美元,2012年8.90億美元,2013年5.96億美元,2014年1.54億美元。
關于進出口地域分布。從產銷國(地區)的分布來看,進口相當集中,德國和日本相加占了54.05%,與2013年相當。由德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膠印機,而由日本進口的商品,除膠印機外,其他印刷用油墨、數字印刷設備用熱敏打印頭也占較大比重。出口面比較分散,僅對美國和中國香港超過10%。
各子項進出口簡介
1.印刷設備進出口
按慣例,我們將印刷機分成三大類:膠印機、其他常規印刷機和數字印刷機,圖2是2013年和2014年印刷機進出口情況比較。
按進口金額排序,膠印機以7.9159億美元排在第一位, 數字印刷機以4.0644億美元排在第二位,其他常規印刷機以2.5350億美元排在第三位;按出口金額排序,數字印刷機則以7.5457億美元排在第一位,排在二三位的分別是其他常規印刷機2.6514億美元,膠印機0.6951 億美元。
下面我們分別對三類印刷機分別加以介紹
膠印機。2014年膠印機進口金額7.9159 億美元,較2013年下滑18.98%,下滑金額達1.8540億美元;除平張紙雙色、未列名膠印機進口金額略有上升以外(1354萬美元),其他幾類膠印機下滑金額達1.9894億美元,其中平張紙四色膠印機下滑9423萬美元,占下滑總金額的47.43%,其他平張紙膠印機下滑金額8894 萬美元,占下滑總金額為44.41%,輪轉機下滑金額1569萬美元,占下滑總金額的7.89%。
膠印機進出口是印刷設備、器材中貿易逆差最大子項,2014年有較大幅度收縮。2014年膠印機出口金額為6951萬美元,較2013年增長10.85%,而增長幅度最大的子項是平張紙雙色膠印機,增幅為127.32%;排在第二位的是輪轉機,增幅為44.08%。
其他常規印刷機。其他常規印刷機進口金額大幅下滑,僅柔版印刷機進口增長24.62%,其他均屬下跌態勢;出口有5.28%的增長。問題的另一面是單價波動太大,尤其是單張紙凸版印刷機、圓網印刷機,不排除類別、規格的不同而造成,但也不能排除國內商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加劇。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出口:該子項共出口至15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金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國家(地區)共6個,500 萬~1000萬美元的共10個,100萬~500萬美元的26個,10萬~100萬美元5的6個,1萬~10萬美元的46個,低于萬美元的12個。進口:由24 個國家(地區)進口,總金額25350萬美元,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地區)7個,100 萬~1000萬美元的7個,10萬~100萬美元的4 個,低于10萬美元的6個。
數字印刷機。在印刷機進出口中僅有數字印刷機2014年取得雙增長。進口金額占印刷機進口金額的28.00%,占印刷設備進口金額的18.59%;出口金額占印刷機出口金額的69.28%,占印刷設備出口金額的42.69%,幾乎是“半壁江山”。而在數字印刷機進出口中可連接式噴墨數字印刷機又“獨占鰲頭”,進口數量占83.98%,金額占74.88%;出口數量占96.93%,金額占96.41%。
但我們切不可忘記其關鍵元件——噴墨頭是我們最大短板,至今國內無任何一家企業涉足其生產。
數字印刷機出口至16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超過1億美元的國家2個,1000萬級13個,100萬級30個,10萬級56個,1萬級9個,低于1萬美元的10個。進口: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1000萬美元級的10個,100萬級的9個,10萬級的5個,1 萬級的7個。
印前設備。在印前設備中無論進口還是出口,最大子項是計算機直接制版設備(CTP制版機),其進出口金額均排在第一位。
印后設備。印后設備主要包括裝訂、裁切等設備。印后設備進出口金額均排在第一位的是切紙機。
輔機零件。去年統計范圍新增了數字印刷設備用熱敏打印頭,據業內人士講,現在壓電式打印頭同樣廣泛應用于噴墨印刷機,但它是以十位稅號的形式存在于數字印刷設備的其他零件及附件中,我們無法切出分析。
2. 印刷器材進出口
印刷器材包括了印刷油墨、膠印版材和柔性印刷版。作為器材,制版軟片仍在使用,但在同一稅號下進口的商品還含有大量非印刷所用,且其比重越來越大而又無法剔出,故已將其列為“參考項”。
印刷油墨。對油墨進出口而言,2012年是一個關鍵的“轉換年”,2011年以前(含2011 年)油墨進口數量均大于出口,2012年基本持平(出口僅大于進口507噸),2013年則出口大于進口,2014年延續了這個狀態,但單價差距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可能和我國油墨生產結構有關:大的生產商幾乎均為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商品“返銷”尚需時日,從出口地域分布也可證實這一點,業內人士也表示,國產高檔次油墨極少出口。
膠印版材。近年膠印版材出口一直發展比較平穩,2014年它的出口金額占當年印刷設備、器材出口總金額的20.36%,僅次于數字印刷機出口所占比例;占器材出口的76.24%,是名副其實的“出口大戶”。
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國內產能過剩,企業競相出口以至于出口單價急劇下降,2014年大部分企業PS版出口單價已經低于3美元/平方米,CTP版出口單價已低于4美元/平方米。盡管2014年出口數量較2013年增長6.89%,但總金額卻下滑0.46%,直接導致幾年來出口總金額一直在5億美元以下“徘徊”:2012年,出口12329萬平方米,金額4.8796億美元;2013 年,12887萬平方米,4.9328億美元;2014 年,13764萬平方米,4.9101億美元。企業盈利艱難,還易引起“反傾銷”。行業整合、強調規模效益、提高產品穩定性已經迫在眉睫。
柔性印刷版。柔性印刷版2012年新設立稅號,雖經兩年運行,但進口尚未完全“納入正軌”,仍有一定數量商品還在以原渠道進口,比如含在膠印版材和制版軟片中。由于柔版印刷較膠印更貼近綠色印刷,近年發展比較快,進出口市場仍有較大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