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卓創資訊檢測:國內廢紙價格在經歷了3月份三級跳水式的下跌之后,進入4月份后,市場價格進入了震蕩調整的階段。3月份的下跌,主要原因還是對新冠疫情全球擴散的恐慌式下跌。由于海外疫情擴散加快,各疫情國采取了經濟阻斷模式,市場無法確定此次疫情的蔓延時間,及對經濟造成多大的損失,市場只能以恐慌下跌來反應。
不過進入4月份之后,在恐慌下跌后,市場進行了一定的修正,但是整體的反彈力度并不強。根據卓創資訊統計的廢舊A級黃板紙走勢看,4月2日到8日為廢紙的反彈起,4月9日到12日再度下跌,截止目前較前期低點反彈了7.26%。

2、不得不漲!4月前兩輪漲價的原因分析
4月份前兩輪漲價(第一輪:清明節前后,第二輪:4月9日前后)的原因,廢紙到貨減少是造紙廠調價的主要原因。從供需分析,漲價有助于吸引上游將廢紙存貨出售。
由于廢紙價格下跌太狠,從回收小販到廢品回收站、打包站甚至廢紙中間商,全都在觀望。以浙江為例,工廠廢紙上門收購的價格幾乎跌破一千元,導致工廠出售意愿極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最上游的廢紙幾乎停止流動,再怎么想借助高周轉實現“薄利多銷”,也只是一廂情愿罷了。
其次,廢紙產生量減少的問題逐漸暴露。過去的兩個多月以來,受疫情影響,由于消費整體處于下降,廢紙的產出量出現了明顯的下滑,本身就沒那么多的廢紙可以回收。廢紙真的是不多了!
從廢紙到貨情況來看,廢紙價格也到了不得不漲的時候了。
如果將3月以來廢紙拉鋸形容為一場戰役,造紙廠無疑是勝利者:作為主攻方,造紙廠通過降價刺激,快速補入廢紙存貨,從一開始的零庫存積攢到7-10天的廢紙;而打包站在降價壓力下,選擇快進快出,庫存一清而空。
然而,在這里面的發力者和得利者利益分配不均造成了造紙廠的割裂。對中小造紙廠來說,廢紙價格是我打下來的,大紙廠卻憑借價格優勢和體量優勢,獲取了最大的利潤。
生產企業 | 規格 | 3/28 | 3/29 | 3/30 | 3/31 | 4/1 |
東莞玖龍 | A級 | 1750 | 1750 | 1750 | 1750 | 1750 |
廣東理文 | A級 | 1860 | 1860 | 1860 | 1860 | 1860 |
建暉紙業 | A級 | 1690 | 1690 | 1690 | 1690 | 1690 |
金田紙業 | A級 | 1660 | 1660 | 1660 | 1660 | 1660 |
金盛聯合 | A級 | 1700 | 1700 | 1700 | 1750 | 1750 |
東莞金洲 | A級 | 1700 | 1700 | 1700 | 1750 | 1750 |
中山永發 | A級 | 1470 | 1450 | 1500 | 1500 | 1530 |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廢黃板紙價格(來源:卓創資訊)
3、反噬!對降價失控原因的分析
此外,通過廢紙漲價,還可以當做對終端原紙漲價承受能力的試探。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仍是小紙廠的原紙開始漲價。
從3月31日開始,連續有多家造紙廠發布漲價通知,而且理由基本一致“由于廢紙及其它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導致成本大幅增加。迫于成本壓力,決定從4月1日起每個等級原紙價格調漲50元/噸。”
這是把誰當傻子?!廢紙價格跌到這個水平,關鍵還是紙價過低。由于價格過低,成品紙出售的價格幾乎裹不住廢紙價格,市場徹底失控。造紙廠幾乎在白打工,有紙廠甚至“不玩了”,開始停工。
然而,廢紙價格無底線下降的始作俑者是誰?歷來天災、人禍不分家,這一波廢紙價格下跌是怎么來的?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過一點,就是小紙廠群體在需求恐慌的情況下集體做局抽空打包站庫存,增加原料儲備。
趁著供應不足恐慌,大幅度挑高成品紙價格;借力需求不足恐慌,拉低價格大量吃進廢紙。然而,人心如烈陽不可直視,玩弄人心者,必將被玩弄懲罰。忘了分析盲從心理,玩弄人心的家伙最終必然受到反噬。在掀起風浪的同時忽視了人類的盲從心理,盲從引起恐慌被指數級放大,繼而帶動原紙價格暴跌,最終導致大家都不賺錢。火上澆油的是,隨著國外疫情爆發,外貿形勢急轉直下,這遠遠超過大部分人預料。
每一次暴烈的價格變動必然伴隨著某些地方小廠的死亡——所謂疫情加速產業集中度提高,就是不知道弄潮兒們能否避免被“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