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數周輿論風云變幻和政策不確定性之后,再生商品市場的參與者正努力適應新的關稅環(huán)境。在這種新形勢下,買賣雙方以及海關官員都在積極調整,以使聯邦法規(guī)與實際執(zhí)行情況相符。
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于4月2日以貿易關系不公平為由,對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的商品征收了高額關稅。盡管特朗普自1月20日上任以來就一直強調要征收關稅,但在整個2月和3月,相關政策卻經歷了多次變化,包括威脅征收、推遲實施、正式實施、暫停執(zhí)行以及再次推遲。這一系列變動令商品買賣雙方都感到無所適從。
美國大宗商品經紀公司Cellmark的新業(yè)務副總裁詹姆斯·德里科指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政策不夠明朗。”他舉例說,對于從東南亞和加拿大等地運往美國的再生PET樹脂而言,反復的關稅談判可能會導致成本顯著且難以預測地增加。
“我們原本以為在關稅實施前已經安排好過境的貨物,結果仍然被收取了關稅,”他說道,并補充稱,實際對RPET樹脂征收的關稅與政府此前公布的稅率并不一致。“所以我們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們認為政府可能弄錯了稅率,更重要的是,我們不確定這是否是最終的決定。”
這種政策的不確定性也迫使市場參與者盡力解讀相關法規(guī)。例如,Cellmark認為其交易的商品應遵循《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再生材料協會也表示,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到美國的再生材料,如果是在北美地區(qū)收集的,并且進口商已獲得材料原產地認證,則應享受USMCA的關稅豁免。
彭博社研究瓦楞包裝市場的分析師瑞安·福克斯表示,在紙漿和造紙市場,迄今為止,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交易的紙漿和紙制品都享受關稅豁免。一份聯邦豁免清單似乎也支持這一觀點。然而,福克斯指出,即使原材料享受關稅豁免,用這些原材料制成的紙箱仍然需要繳納關稅,而對成品的需求才是市場的主要驅動力。他還表示,來自北美以外的原材料則需要繳納高達20%的關稅,歐洲的工廠不愿意為每噸原材料額外支付200或300美元,并希望這部分成本由他人承擔。
Cellmark的德里科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買賣雙方都不愿意承擔額外的成本,而且目前尚不清楚這筆費用應該由誰來支付。他回憶說,在2018-2019年的上一輪關稅中,“我們在美國和亞洲之間的紙張貿易環(huán)節(jié)遭受了相當大的沖擊”。因此,盡管Cellmark的大部分業(yè)務都是現貨交易,但該公司所有的供應合同都包含了考慮關稅因素的條款。
產能調整是否會發(fā)生?
荷蘭合作銀行最新的箱板紙季度報告指出,關稅可能帶來的一個好處是促使生產商更多地利用國內產能。荷蘭合作銀行包裝和物流高級分析師李新南寫道:“短期內,這可能會導致生產商調整供應鏈,將纖維生產環(huán)節(jié)轉移回國內。”汽車行業(yè)就體現了這種生產重組的影響。例如,通用汽車最近宣布,將暫時把部分卡車生產從其位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廠轉移到印第安納州韋恩堡的一家工廠。
然而,這種產能調整帶來的全面影響是復雜的,尤其是在地方層面。據《底特律自由新聞報》報道,由于關稅導致美國境內的Stellantis工廠暫時停工,大約900名原本生產運往加拿大和墨西哥組裝廠零部件的美國工人也將面臨暫時失業(yè)。此外,彭博社研究瓦楞包裝市場的分析師瑞安·福克斯表示,生產轉移可能會使準確評估市場需求變得更加困難。
關稅能否支撐國內價格上漲?
福克斯指出,通常情況下,從歐洲進口到美國的瓦楞紙箱,特別是白面牛卡紙箱,其價格遠低于美國國內同類產品。他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國內的賣家是否會繼續(xù)尋求提價,并補充說,市場對需求下降的預期并不支持提價。福克斯還提到,彭博社最新的預測顯示,第一季度紙箱的出貨量預計將同比下降1.5%。在產能充足而需求溫和的情況下,造紙纖維公司的定價與行業(yè)指數的關聯性正在減弱,這表明它們各自的提價努力可能難以成功。
福克斯強調:“討論關稅對紙張本身的影響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關稅對紙箱買家的影響,因為他們已經看到產品需求正在減少。”他舉例說,如果對美國酒類征收關稅,將導致美國境外的酒類出貨量減少,進而降低對用于運輸這些酒類的紙箱的需求。
彭博社最新的行業(yè)調查顯示,與年初相比,4月份市場對瓦楞紙箱需求的預期變得更加悲觀。福克斯表示,1月底的市場反饋“相對積極”,但到了3月底“卻變得更加悲觀”,受訪者普遍認為,時斷時續(xù)的關稅政策以及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得消費者持觀望態(tài)度。“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記住有些情況實際上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福克斯說,“我們不知道這些變化是否會持續(xù),也不知道會持續(xù)多久。”
與以往沖擊的對比
盡管市場已經為可能的關稅做好了數周的準備,但政府在關稅政策上的猶豫不決,使得最終實施顯得有些突然,因為市場一直無法確定這些關稅僅僅是威脅,還是真正的“談判工具”。回顧2019年,特朗普政府首次宣布針對中國的關稅措施時,曾提前30天發(fā)出通知。Cellmark的新業(yè)務副總裁詹姆斯·德里科表示,這給了買家和賣家足夠的時間來決定如何應對。
然而,“現在的情況略有不同,而且更令人擔憂,因為直到今天,仍然不清楚哪些產品可以獲得豁免,以及每條運輸線路適用的具體關稅稅率。”因此,他表示,Cellmark目前正在等待局勢明朗后再安排發(fā)貨。
加拿大紙和紙板包裝環(huán)境委員會(CPEC)執(zhí)行董事雷切爾·卡根最近在一篇博客文章中,也將當前的局面與以往的市場波動進行了比較。“我們此前就曾看到外部政策的決定如何深刻影響本地市場,”她寫道,并特別提到了中國在2018年實施的限制進口廢棄物的“國門利劍”政策。
但中國的“國門利劍”政策也帶來了積極的啟示,正如加拿大紙包裝與回收委員會(PPEC)與成員公司Emterra的首席可持續(xù)發(fā)展官梁佩玲進行的訪談所證實的那樣。“這項政策在新興國家開辟了新的市場,并凸顯了在加拿大和北美‘本土’進行回收利用的必要性,”梁佩玲說道,并補充強調,“回收商擁有多元化客戶群的重要性無論如何都不應被低估。”
除了給品牌所有者整合再生材料的進程增加了一層復雜性之外,即使是關稅威脅本身也會造成不確定性,從而阻礙企業(yè)制定短期和長期規(guī)劃。卡根寫道:“這可能會影響甚至延遲企業(yè)在減少廢物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的進展或投資。”許多市場參與者也私下抱怨這一點,他們由于市場環(huán)境的快速變化以及擔心遭到報復而拒絕公開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