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過,包裝行情也變了,前期原紙的漲勢與廢紙的跌勢交錯進行,可是本周的倒掛做法看似背離實質是紙廠對廢紙的掌控之勢減弱了。
本周是從周一開始廢紙平穩漲價到今天開始的弱漲,而原紙市場是小廠跌價、大廠優惠,實質就是整體變相跌價。
以前的廢紙價格的漲跌一直充當原紙漲跌的背鍋俠,漲價時候廢紙是漲價的借口、跌價時候廢紙是跌價實際成本承擔著,在目前實在沒有任何利好消息的情況下,原紙也撬不動廢紙這個杠桿了,原紙你跌你的、廢紙是我漲我的。
原紙為什么跌?
因為產能太大需求太少!
廢紙為什么漲?
因為原紙消費減少導致廢紙產出減少,少了自然就有漲的機會!
上半年的后續行情究竟如何?
原紙不甘寂寞的想漲與需求減少一定想跌的矛盾持續深化,隨著短暫的補倉效應恢復正常后在沒有明顯供需利好消息刺激、全球疫情形勢下外貿為首的需求下跌大局面下,于是就會形成長時間、短周期、窄幅漲跌輪回,比如在2-3個月內持續進行以一周為時間軸的上下100元/噸的幅度來回漲跌,形成相對穩定局面。
紙板深受需求減少的壓力會處于激烈競爭態勢,但是又受制于成本壓力只能在保本甚至微虧的前提力求最大限度多接訂單保證開機率。
廢紙為了加快資金流轉速度以及保持基本業務,繼續采取快進快出的模式同時因為供應相對減少漸漸擺脫紙廠對收購價格的控制可以維持尚好的利潤。
后續幾個重要關注點:
1、全球疫情拐點的預計到來時間。
2、紙廠尤其是大紙廠的開工率會不會人為調整。(主要是停機保修減產量保單價)
3、陸續到港的進口紙會不會跌價清倉銷售。
4、內需中隨著天氣轉熱食品、飲料包裝需求增加帶來的需求增加幅度。
5、國內疫情外放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會不會增加。
后續紙箱接單的幾個提醒:
1、隨著需求減少的同時要注意一些假冒品牌商品的包裝需求出現,接單時候一定要做到商標授權的嚴格管理。
2、由于訂單減少競爭加劇千萬不要下游用戶鉆空子機會,特別是賬期不能為了接單而接單放長賬期。
3、開發紙箱客戶時候千萬不要接太容易接到的訂單,但凡是優質客戶原來的老供應商一定嚴防死守,不要做差客戶的接盤俠。
4、不要幻想利用低價接單策略增加訂單再后續漲價補虧損的打算,今年整體價格形勢很不明朗有沒有這個機會、有多大機會實在難說。
全行業都在懷念漲價的時期,可是當漲價真來的時候,下游罵上游為富不仁;跌價時刻,上游罵下游無情無義;其實罵的都有道理,因為誰都不想自己的利益受損,總希望降自己的成本增自己的售價,實乃“忠孝難兩全”!
產能過剩、需求減少、未來不確定、競爭加劇,是“餓死同行”還是“擁抱上下游”,融合發展說總比做容易,問題是做還有機會而不做機會則渺茫!
本周是從周一開始廢紙平穩漲價到今天開始的弱漲,而原紙市場是小廠跌價、大廠優惠,實質就是整體變相跌價。
以前的廢紙價格的漲跌一直充當原紙漲跌的背鍋俠,漲價時候廢紙是漲價的借口、跌價時候廢紙是跌價實際成本承擔著,在目前實在沒有任何利好消息的情況下,原紙也撬不動廢紙這個杠桿了,原紙你跌你的、廢紙是我漲我的。
原紙為什么跌?
因為產能太大需求太少!
廢紙為什么漲?
因為原紙消費減少導致廢紙產出減少,少了自然就有漲的機會!
上半年的后續行情究竟如何?
原紙不甘寂寞的想漲與需求減少一定想跌的矛盾持續深化,隨著短暫的補倉效應恢復正常后在沒有明顯供需利好消息刺激、全球疫情形勢下外貿為首的需求下跌大局面下,于是就會形成長時間、短周期、窄幅漲跌輪回,比如在2-3個月內持續進行以一周為時間軸的上下100元/噸的幅度來回漲跌,形成相對穩定局面。
紙板深受需求減少的壓力會處于激烈競爭態勢,但是又受制于成本壓力只能在保本甚至微虧的前提力求最大限度多接訂單保證開機率。
廢紙為了加快資金流轉速度以及保持基本業務,繼續采取快進快出的模式同時因為供應相對減少漸漸擺脫紙廠對收購價格的控制可以維持尚好的利潤。
后續幾個重要關注點:
1、全球疫情拐點的預計到來時間。
2、紙廠尤其是大紙廠的開工率會不會人為調整。(主要是停機保修減產量保單價)
3、陸續到港的進口紙會不會跌價清倉銷售。
4、內需中隨著天氣轉熱食品、飲料包裝需求增加帶來的需求增加幅度。
5、國內疫情外放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會不會增加。
后續紙箱接單的幾個提醒:
1、隨著需求減少的同時要注意一些假冒品牌商品的包裝需求出現,接單時候一定要做到商標授權的嚴格管理。
2、由于訂單減少競爭加劇千萬不要下游用戶鉆空子機會,特別是賬期不能為了接單而接單放長賬期。
3、開發紙箱客戶時候千萬不要接太容易接到的訂單,但凡是優質客戶原來的老供應商一定嚴防死守,不要做差客戶的接盤俠。
4、不要幻想利用低價接單策略增加訂單再后續漲價補虧損的打算,今年整體價格形勢很不明朗有沒有這個機會、有多大機會實在難說。
全行業都在懷念漲價的時期,可是當漲價真來的時候,下游罵上游為富不仁;跌價時刻,上游罵下游無情無義;其實罵的都有道理,因為誰都不想自己的利益受損,總希望降自己的成本增自己的售價,實乃“忠孝難兩全”!
產能過剩、需求減少、未來不確定、競爭加劇,是“餓死同行”還是“擁抱上下游”,融合發展說總比做容易,問題是做還有機會而不做機會則渺茫!